這種適應包括因應新情況的能力,以及需要改變時轉型的機智與勇氣。
我們將這個目標定義為:兒童在他們的世界中順利生活的準備。他們的世界指的是未來,而不是我們現在以及過去的世界。
我們希望給孩子一個全宇宙的視野,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的關係都是緊密結合的,並且相互構成一個整體。這樣的觀念可以讓孩子的心靈得以安定,不再茫然的追求知識。孩子在所有的事物中發現共同的自我中心,因而心滿意足。這樣可以凝聚他們的智力,讓孩子看清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及職責,並同時提供他們發展創造力的機會。
蒙特梭利的小學教育,並非一種以分科概念來授課的教學規畫,反而是一種在各領域的學習間,常有跨領域自主學習成效的發展。
每一個領域的課程進行方式,常是以多元的藝術與文化媒介來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,每一課程的主要概念,都被設計成具體並可供操作的教具,讓孩子在自發性學習的過程中,能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邏輯與人生哲學。課程結束後的探索與延伸活動,孩子們也喜歡嘗試以各種藝術形式來進行創造性的體會與理解,例如美術、音樂、戲劇或者各種整合性藝術的形式來呈現。
孩子在自由形成的各種團隊小組間,進行每個課程研究的合作,他們學習如何進行人際互動,學習如何共同合作,尊重彼此,接納異己,並且在學習的歷程上,常表現出勇於挑戰困難,積極解決問題的人格特質。
教師依照孩子對宇宙萬物自然形成的好奇心與興趣,來提供孩子和宇宙萬物的接觸與理解的多重管道。並孩子可依照自己的性向發展,發現強項能力,知道自己能以天賦及所長在世界的發展中做出貢獻。
蒙特梭利主張,在小學階段將整個宇宙介紹給孩子。宇宙之中蘊含了所有問題的解答。包羅萬象的內容,正可以滿足這個年齡的孩子無窮的好奇心和精力。蒙特梭利寫到:「讓我們給他們(小學學童)一個全宇宙的視野。宇宙是一個宏偉的事實……每件事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兒童之家,而且彼此關係緊密,組成一個整體。這樣觀念讓孩子的心靈得以安定,不在茫然的追求知識。孩子在所有事物中發現共同的自我中心,因而心滿意足。」
蒙特梭利指出,小學學童「是想像力在教育他們。」,他選擇了想像力做為小學教育方法。為了將宇宙介紹給孩子,他設計了五個主軸故事及許多小故事。這些故事中的事實,代表了人們所知的宇宙真理,但他們可以吸引孩子的想像力,進而瞭解這些事實與其中的意義。
主軸故事課程目的,是再孩子心中創造一個圖像,讓孩子為了將圖像變詳盡而心生好奇、質疑、並進一步加以探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